星空体育大荔沙苑:顺口溜唱出农业发展大变化5月13日,记者来到大荔县沙苑腹地采访,只见整个沙区的村镇,分布着许许多多、大大小小的红萝卜加工厂子,有的是利用废弃老厂改造的,更多的则是依沙而建的新厂,彩钢瓦红蓝相间,点缀着沙苑的万顷绿野。
在那个“点着煤油灯记工分”的年代,沙区群众一年吃1斤半油,春节才割2斤肉。到后来,沙区群众开始种植蔬菜,渐渐地成为大荔县的蔬菜产区。“个体经济”悄然出现后,普遍喜种蔬菜的沙区群众就大量种植被人们称为“小人参”的红萝卜。产得多了,吃不了,就骑上自行车带到县城甚至带到临潼、西安去卖,1斤2毛钱、3毛钱,1天下来卖上5块、8块的,就已经“喜上眉梢”了。后来,一些胆子大点的人,夜里把红萝卜用车装好,天不明就悄悄出门,运到省外出卖,“个体户”逐渐兴起,群众的清苦日子才算结束,大荔红萝卜开始造福人民。下面这首打油诗,其实就是当年沙区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:
上世纪九十年代,大荔县开始了“向荒沙进军”的大规模平沙造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,沙区群众一夜之间便平整出了广袤的沙地,变荒沙为良田。坊间流传这样的顺口溜:
如今,大荔县红萝卜种植总面积发展到了30万亩,主产区分布在沙苑地区和沙苑周边地区,包括赵渡、平民、韦林、官池、朝邑、苏村、羌白、下寨等乡镇,甚至大荔沙区的种植大户还到周边的临渭、华州、华阴、合阳等地区承包土地种植红萝卜。
近年来,大荔红萝卜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,让传统种植产业华丽转身,已成为当地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,红萝卜成为大荔县继冬枣产业之后崛起的又一支柱产业。
大荔县红萝卜清洗加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应运而生,分布在洛河以南从事红萝卜清洗、分装、储存、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、扶贫产业园、清洗场、冷库等微小型企业和经营主体达到120多家,每年库存量达2.5亿斤,总销售量可达15亿斤。大荔县韦林镇今年还将打造优质红萝卜、特色山药名镇。
大荔县沙区的红萝卜销售大军大约有1500多人,他们在长期的销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各种新的“营销手段”,打造了稳定的销售渠道。红萝卜清洗加工企业将产品分为高、中、低3个档次9个类型,高档的销售到、香港和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全国一线城市,有的还采用了装箱空运,大荔“水果萝卜”的高端市场已经打开;中档的销往重庆、成都、湖南、湖北、新疆、拉萨等地;低档的发往周边市县;就连萝卜渣子和萝卜樱子也成为周边地区养殖企业的天然好饲料。通过企业带动红萝卜产值从最初的1亩地400元,增加到现有的每亩地2800元,单价也从最初的0.2元每斤增加到现在的4元每斤。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,同时也迅速出现了好多种植大户,也带动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,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1万亩左右增加到现在的30万亩。这真是:
位于官池镇石槽村的强强萝卜厂、二强萝卜厂等都是勇立潮头浪尖的实力派萝卜加工企业,强强萝卜厂负责人秦自强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:“我厂就注册了一个‘强’字,每天可清洗分装5万斤红萝卜,每年销售大约1500万斤,客商遍及成都、重庆、湖南等地。”这正是:
大荔县的红萝卜产业逐步完善形成了产业链,有力地促进了三产融合发展,助推了全县的脱贫攻坚。全县红萝卜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,带动了加工、运输和服务业,形成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。大荔县被评为“全国一、二、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”“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”,红萝卜产业功不可灭。
全县百余家红萝卜加工企业,不同程度吸纳贫困户大约300多户,到了冬季萝卜收获季节,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和困难群众参与其中,尤其是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、低保户、特困户和留守老人、残疾人、智障人等都积极主动参与干活,能挖的挖星空体育官网,能拣的拣,能装的装。甚至周边乡镇和外县的群众也参与到了清洗、分拣、运输等各个环节。一些红萝卜加工企业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+贫困户”的生产经营模式,让当地群众和贫困户不出村,就近打工挣钱走上脱贫致富路,每个贫困户月工资平均在3000—4000元不等。
以前,沙区的贫困户靠政府,靠政策,要补助,要粮油,没有自我造血功能。如今,贫困户不等、不靠、不要,主动到企业务工,自力更生,自主创业,为政府解忧。这就是群众口中流传的:
现在的贫困户都有了这样的概念:“只要手脚没伤残,萝卜厂里能上班。贫困户,走正道;不等不靠要记牢。”这已经成为沙乡群众的口头禅。
热线电话: 15940539143
电子邮箱: 1285467814@qq.com
公司地址: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陵东街道西窑村(西窑建材交易中心五金园A7-6)